服饰行业,闯入“心智战”时代
发布时间:2025-11-17 23:09 浏览量:1
作者 | 一一
编辑 | 以安
这个双十一,当大多数直播间仍沉浸在“买买买”的喧嚣中,骆驼与高梵童装却悄悄换了种玩法——不叫卖,只分享。
在云南山脚下,骆驼的抖音直播间没有急促的叫卖,主播像个熟悉户外的老友,带着观众识别菌子、教打户外绳结、讲述山间故事,就连防风防雨的测试,也变成了一次沉浸式的山间体验。
这种“去销售化”的沉浸体验,意外地激发了观众的深度认同——直播间互动率提升近40%,成交金额环比增长超两倍。
同样“反其道而行”的还有高梵童装。一场全程不卖货、只聊天的抖音直播,在开始前并不被看好。“这两个小时不卖货,数据估计会往下掉,”高梵童装事业部总经理木兰坦言,“但我们还是想试一次。”
结果却出人意料:观众自发下单,买走了购物车里的商品,销售额竟不输常规带货场次。
“这件事让我们想明白了,”木兰说,“消费者是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买单的,好内容能够换来好流量和好销量。”
最近几年,整个服装行业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:电商大盘和市场份额趋于稳定,增量从哪里来?
行业对此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。一种观点是,中国服装行业早已步入供给过剩的阶段,品牌唯有卷入价格战、流量战,才能在逆势中求生。
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,正因为服装潮流变化快,品牌更应跳出短期竞争的泥沼,转向深耕用户“心智”,构建难以复制的稀缺价值,从而在消费者产生“今天买什么”念头的瞬间,成为他们下意识的首选。
对于这些深挖“心智”的品牌,直播电商恰好为它们提供了一片可以自由表达的土壤。
“内容型直播的本质,是以用户喜爱的方式,为产品注入场景化的信任感与说服力。” 骆驼集团总裁万光阳向一刻商业表示。“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内容拉近和消费者的距离,让他们感受到,我们的产品不只是具备实用功能,还能传递个性、贴合时尚。”
在抖音电商,高梵与骆驼的实践并非孤例。近一年来,内容型直播已在平台蔚然成风,并持续撬动品牌与平台的协同增长。2025年双十一期间,有6.7万个品牌实现销售额同比翻倍,超过10万商家借助直播达成业绩倍增。内容,正在重塑消费场域中的信任链路与增长逻辑。
1、今年双十一,品牌开始“走心”了
当双11走到第十七个年头,全网最低价悄然成为历史。
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的趋势——消费者的购物逻辑从“性价比”逐渐转向“心价比”。
今天的消费者不仅理性衡量产品是否“值得买”,也更关注品牌能否触动内心、回应自我表达的需求。
在服装行业尤其如此。“用户不只关注功能,更希望衣服能成为个性的表达。”万光阳认为,内容正是拉近品牌和用户距离的桥梁。
可以说,情绪是通往用户心智的入口,而内容,正是承载情绪的那座桥。
不过,内容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。木兰就坦言,三年前高梵童装“根本不懂内容”。而从2022年几乎零内容,到2023年成立短视频小组,再到2024、2025年持续迭代内容形式,高梵童装逐渐学会了用内容打动人心。
上个月的上海时装周上,一场由“互联网女儿”们撑场的童模走秀意外走红。小朋友们在台上状况百出:有的走到一半愣住不动,有的含着眼泪走完全程,有的甚至被哥哥半途“拖”下台。
这场看似“失控”的直播,却在抖音上为高梵童装带来了上亿级别的短视频播放量。水面之下,还有大量用户在自发讨论这场秀和双十一产品。
木兰和团队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。去年他们主打中大童装,整场秀顺利完成;而今年拓展小童市场后,2到4岁小模特们的不受控,反而带来了真实的趣味和爆发式传播。
无独有偶,双十一期间骆驼也遇到一场“意外出圈”。一位“小孩哥”骑车不慎刮破新买的骆驼羽绒服,脸上写满“怕被妈妈骂”的表情引发全网共鸣。网友纷纷@骆驼、求送新衣服,骆驼也迅速响应,寄出升级款羽绒服,并将这一事件转化为直播间内容,又引来一波关注。
两幕鲜活的画面,都指向一个共识:“真实”恰恰是最能打动“心智”的关键要素。它让内容自带趣味、引发共鸣,也让品牌被一次次记住。
心智虽“看不见摸不着”,却可以从用户每一次点赞、每一条评论、每一段自创内容中慢慢沉淀。
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。以高梵童装为例,今年双十一期间,他们在抖音的自制短视频曝光量同比增长超过50%,成交增长130%。效果显著,公司也临时追加了100%的内容预算。
与此同时,内容型直播也成为品牌发力的另一条主线。
近些年,抖音电商流量机制不断演进,推动越来越多品牌加入内容型直播的探索。
骆驼早在2020年就开始尝试内容型直播,把直播间搬进雪山、森林等真实户外场景。
今年双十一,他们在张家界发起“荒野求生赛”,连续36天直播选手在野外环境中搭建庇护所、过滤水源等生存挑战,直观呈现产品在严苛条件下的性能表现。
图/骆驼官方抖音账号视频截图
这类内容直播,也为骆驼带来了场观人次150%以上的增长。
双十一期间,内容直播的形式五花八门,从总裁进直播间、明星进直播间,到秀场直播、访谈类直播,品牌们似乎一致认为,能打动心智的直播间,不存在完全固化的模式,也并非完全依赖高成本投入。每个品牌都可以挖掘自身的内容基因,在方法论的基础上找到专属打法。
有意思的是,当品牌不再把销售额置于首位,反而可能撬动更深层的认同与转化。
高梵童装在双十一为直播设定了三个目标:品牌曝光、深度兴趣人群增长、销售额。
期间,其深度兴趣人群净增增幅超300%,远超原定目标;“儿童”与“高梵”的品牌联想份额也从1.5%提升至3.1%。
“我们认为,只要前两者做得好,销售额的达成将是水到渠成的结果。”木兰提到。
说到底,品牌在抖音做内容,一边连着用户的注意力和情绪,一边也通往生意的转化与增长——而这,正是抖音电商生态与生俱来的双重魅力。
2、流量来了,店播如何接住?
好内容能点燃用户的兴趣,为品牌打开流量之门,但若想将关注度实实在在地转化为销售额,仅靠内容这一环还远远不够。
真正支撑起持久成交的,是内容背后那一套扎实的“内功”——选品、定价与服务。
行业里有句话,叫“选品如选命,定价定生死”。这话听起来有点重,却实实在在地道出了品牌在选品定价时的谨慎。
今年双十一,万光阳敏锐地察觉到,消费趋势正在向更专业、更细分的领域深入。在户外赛道,用户不再满足于“泛户外”概念,而是聚焦于更具体的运动场景,对功能与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。这一变化,推动骆驼的直播选品更加精准。
以爆款单品“雨舞者”冲锋衣为例,它正是团队基于用户痛点所打造的“六边形战士”——它不仅防风防水,三合一内胆还解决了寒冷天气下的穿着难题,同时开发了多样色彩,满足用户从城市到户外的一站式需求。
图/抖音骆驼官方旗舰店
这款产品也成了本次双十一骆驼在抖音店播中的最大爆品,单店GMV占比高达80%。
同样深耕细分场景的还有高梵童装。他们发现,小童高端羽绒服市场存在明显空白,妈妈群体对高品质、高颜值产品的需求尚未被充分满足。
基于此,高梵今年重点拓展了小童产品线,推出“黑金宝贝”系列,一改以往以黑色为主的设计,大胆引入粉、棕、安哥拉红等色彩,并同步开发儿童户外运动系列,精准回应市场期待。
双十一期间,该系列的“北欧精灵帽鹅绒服”入选抖音“平台尖货”,单平台销量超5万件,总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,约占品牌双十一总销售额的20%,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大单品。
图/百万粉丝博主“沐言”上身同款“北欧精灵帽鹅绒服”
骆驼和高梵的例子共同说明:好的选品,既来自于对消费趋势的预判,也是单品能否出圈的第一道门槛。
而除了选品,定价策略同样关乎生死。
尽管“全网最低价”已不再是直播电商的唯一口号,但“价格力”依然是品牌与平台争夺用户的关键。
好价格不等于一味低价,而是让用户感觉“值”——产品价值远超价格本身。
高梵童装走的就是“质价比”路线。在中大童市场,产品价格集中在800-2000元;拓展至小童后,区间扩展至600-2000元。他们的核心定位是“以奢品标准打造高端鹅绒服”——参照奢侈品工艺,但提供更具质价比的商品。
总结起来,这类大单品的诞生,一般有四个要点:第一,围绕用户需求做产品创新;第二,善于优化质价比;第三,快速找到像抖音电商这样的核心渠道形成领先地位;第四,通过挖掘细分市场,持续巩固护城河。
选品定了,店播怎么推又是另一个关键。
服装行业有其特殊之处。由于产品线丰富,SKU众多,在同个直播间的不同货品之间可能互斥。因此,每个直播间主推一个大单品,就成了不少品牌的选择。
而且,服装品牌也不愿常年只靠一个单品打天下,而是希望每季、甚至每个直播间都有自己的“当家花旦”。
木兰打了个比喻,做服装有点像拍电影——上一部作品再成功,下一部也得从零开始。这与美妆、日化行业不同,它们可以依靠经典单品销售多年。但服装,尤其是童装,是非标快消品,每一个新季节要打一个新单品。
抖音电商的环境,尤其适合这种“大单品路线”。木兰认为,这与抖音的流量属性有关——在直播中,总有一两个核心单品的转化率明显更高。一旦发现这种转化优势,只要货品储备跟得上,运营团队就会全力放大它的效能。
基于这种聚焦策略,高梵童装进一步细分,形成了“爆品梯队”。他们按年龄段和场景划分直播间,比如大童专场、小童专场、儿童运动户外专场,确保每个直播间当季都有核心大单品坐镇。
图/高梵童装官方抖音直播间截图
骆驼则在抖音建立了多元的品牌矩阵号,不同账号对应不同粉丝画像和货盘。万光阳提到:“我们的运营中台和商品中台,会针对账号定位和人群,集中分配产品规划和定价。比如冲锋衣、羽绒服、鞋类,根据不同场景提供不同产品,价格统一管控,实现1+1>2的效果。”
无论是高梵的“爆品梯队”,还是骆驼的“矩阵打法”,其本质都是希望实现爆款的量产与复制。而抖音电商的流量机制与内容场域,恰恰为这种“可复制的成功”提供了土壤。
正如这个双十一所见证的:越来越多品牌在抖音找到了自己的爆品节奏。平台数据显示,销售额破亿单品数同比增长129%,6.7万个品牌实现销售额翻倍。无论品牌处于哪个成长阶段,只要找准路径,都有机会打造出属于自己的“下一款爆品”。
3、抖音电商的双十一,换了一种“卷”法
双十一的玩法,这些年一直在变。
过去流行“全网比价”、“仅退款”, 表面上看用户享受了低价,平台冲刺了GMV,但背后却是“质与价”关系的失衡。用户买到不尽人意的商品,低质商家趁乱获利,平台的增长,也多半是靠牺牲利润换来的。
而抖音电商,从一开始就走得不太一样。它对生态的打造是近乎执着的,核心目标一直瞄准了一个方向:让用户享受到高质量商品,让优质商家得到健康发展。
这次双十一,抖音电商做的第一件事,是让好内容、好商品被更多人看见。
抖音电商最大的特色,始终是内容。在这个生态里,商家想靠自己单打独斗很难出圈,更需要平台搭台,给优质内容更多的曝光机会。
今年1月,抖音电商发布了9条商家扶持政策,其中就包括“优化算法机制”,承诺持续投入技术,提高流量分发的精准度,让好内容、好商品不被埋没。4月推出的“电商好看计划”,也是为了让优质创作被更多用户看见。
而双十一期间,抖音电商还特别推出了“领航计划”,包括流量扶持、商品追补等多项扶持政策。
高梵童装便是这项机制的获益者。木兰提到,领航计划是他们今年在抖音电商平台上感受最深、帮助最大的政策之一,“它为加入的优质商家提供了显著的流量扶持,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流量支持力度的提升。”
除了帮内容“被看见”,抖音也通过“立减直降”“平台消费券”“专项加补”等方式,直接拉动消费热情,激活用户在双十一期间的购买欲。
万光阳观察到,“这些补贴直接影响了用户的下单决策,提升了转化效率。相当于平台和我们一起投入资源,共同激活市场,这对我们双十一的爆发非常关键。”
高梵童装也明显感受到平台补贴带来的拉动作用。木兰透露,“我们今年双十一目标是增长50%,结果实现了100%。超预期完成,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平台这些有力政策。”
除了“促优”,平台也在持续“减负”。
根据抖音电商披露的数据,今年前三季度,平台累计为商家节省成本220亿元。仅10月双十一期间,就省下了33亿元。
在“九大商家扶持政策”中,降本举措覆盖运费险补贴、商品卡免佣等多个环节——例如10月单月,运费险成本节约近11亿元,商品卡免佣补贴达13亿元。
其实从2024年底开始,降低商家经营成本,就已经成为抖音电商2025年的核心目标。
其逻辑很清晰:只有商家利润得以保障、经营负担减轻,才更有能力投入内容与产品创新,进而反哺生态,形成“商家增长-平台增长”的良性循环。
回顾近年发展,以抖音电商为代表的直播电商平台,确实为品牌开辟了新增量、做大了市场蛋糕。
《2025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2024年直播电商规模已超4.5万亿元,占网络零售额近三分之一,贡献了电商增量约80%。
而一个健康的生态,也从不是单向互动。平台需要商家的活力,商家本身,就是行业进化的动力。
如今,骆驼已在内容直播上展开“微创新”。从总裁进播、户外实测,到工厂溯源、女团专场,其内容形态不断迭代。万光阳透露,下一步或将尝试技术驱动的沉浸式直播,通过更先进的视觉呈现,让产品在场景中自己“会说话”。
高梵童装则在品牌第十年,果断切入两大潜力赛道:小童市场,与儿童户外运动领域。
“这不是凭感觉做的决定,”木兰解释道,“在大童市场,我们已占据半壁江山,增长逼近天花板。我们必须寻找下一片蓝海。”
当品牌不断发力细分市场、推进产品创新,直播电商行业也会因此获得更优质的供给,而消费者,也将拥有更多元、更可靠的选择。
平台与商家,是行业周期的共同执笔人。更好的生态,能催生更健康的需求;而更积极的品牌,也将反向塑造生态的繁荣。在这片共同开垦的沃土上,没有人是孤岛,增长,终将是一场共赢的远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