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货力排行榜:从肖战、成毅到孙颖莎、王楚钦,谁是当下真顶流?

发布时间:2025-09-12 10:34  浏览量:1

作者|Frank

上个月,美妆品牌黛珂官宣了“某环大陆剧集”男主田栩宁的代言,该品牌当日的销售额随即突破1000万元。这不仅让田栩宁的名字和“千万”这个数字绑在了一起,更让他稳稳站住了“强带货力”的“新顶流”地位。

同剧的双男二,更印证了这种“升咖”轨迹。刘轩丞接连拿下XCrossOver、艾蓓拉、欧诗漫、蒂佳婷等代言,展轩则与卡姿兰、摇滚动物园、膜法世家合作,多个品牌官宣单日GMV在400-500万区间。

这些新面孔,正用销量改写着“国民度=带货力”的旧认知。对刚冲出声量的艺人来说,“首代”的分量格外重,粉丝愿意为证明自己偶像的商业价值,掏真金白银。

然而,剁椒Spicy发现,不同艺人的带货逻辑不尽相同。

珀莱雅官宣易烊千玺,首周销量过千万,艺人和粉丝更在意代言是否匹配调性,而非“冲量”;时代少年团代言Meco果汁GMV达900万,看似可观,实则是困住了“唯粉”的消费力;反观张康乐与马柏全的优时颜双人代言,仅用20分钟就逼近600万GMV,精准踩中CP粉为“同框”买单的情绪......

这些案例共同串联起当下艺人带货的生态:

一是,多位新面孔虽不为大众熟知,却具备超强带货力,能撬动垂直圈层消费;

二是,老顶流随发展阶段变化,代言逻辑也开始更迭,粉丝更关注品牌质感与艺人适配性,不会盲目冲销量;

三是,粉丝结构决定差异,“唯粉”主导的团体靠“单链”冲量,“CP粉”则更愿为情绪价值买单;

四是,强带货力与品牌质感常难两全,成为行业普遍面临的平衡难题。

尽管行业已达成“选对不选贵、借势不硬推、长线不短视”的共识,但新的卡点很快出现:“如何定义有效代言?”“带货价值怎样量化?”有市场部负责人坦言,现在选艺人,要么靠过往经验拍板,要么看声量,没有统一的标准。

另一层困境在于,当品牌将转化效果列为代言首要目标时,现有数据却难以支撑决策,要么混淆品类刚需与艺人拉动的边界,要么将话题热度等同于带货能力,甚至连怎么算有效带货都没有清晰定义。

为了破解这个困局,剁椒Spicy聚焦近一年来的明星代言生态,盘点制作了“2025明星带货力排行榜”

需要说明的是,我们仅将统计范围限定在了美妆、个护、零食饮料等快消品。选择的核心逻辑是,这一品类的消费决策更依赖纯粉丝购买力,代言效果可通过销售额直接量化。

同时,剁椒Spicy尽量排除非艺人的影响变量。例如,服饰品类中,杨幂代言高梵直播GMV达2000万、成毅代言伯希和14小时6000万、杨紫代言SIINSIIN突破3000万,这类数据易刚受品类刚需、推流、折扣左右,因此我们的榜单尽量不涵盖明星代言服饰品牌的销量情况;鞠婧祎代言沪上阿姨在5月20日当天创下5500万GMV,则明显受特殊节点助推,这些均未纳入统计,以确保带货力数据的客观性。

此外,我们的统计数据以官方战报为主要来源,若无战报,则聚焦单链、代言礼盒及周边产品的销量,因为这类商品是粉丝集中冲量的核心场景,且24小时内的销量表现,能更精准反映艺人的即时带货力。

在指标设定上,行业共识是 “单日GMV过千万是成为带货顶流的标志”。基于这一共识,剁椒以 “单日GMV” 为核心指标,划分出 “千万以上、500万-1000万、200万-500万” 三档,试图为行业提供代言转化力的清晰锚点。

但现实比任何榜单都复杂。这套带货力标准从来不是固定的名单,艺人处于不同的事业阶段、新作品播出带来的热度波动、市场消费偏好的变化,都会让这个榜单随之调整变化。

也正因如此,剁椒Spicy在榜单之外更想探讨,不同阶段的明星,其粉丝的消费目标有何不同?为什么有的艺人声量大,却带不动货?男艺人和女艺人在带货场景中又存在哪些差异?这些问题的答案,或许比一份静态榜单更能帮品牌找到对的代言人。

当品牌在不确定的市场里攥紧营销预算,“顶流”仍是少数能提供确定性的选项。

对品牌而言,签约“顶流”至少意味着两件事,一是千万级流量池的精准触达,能穿透圈层直抵核心消费群;二是粉丝定向购买力形成的转化托底,让花出去的钱转化为销量数据,这两点直接让ROI的计算有了更稳妥的参照系。

一个真正能让带货落地、实现品效销合一的“顶流”,绝对是行业稀缺品。剁椒Spicy盘点发现,如今的“顶流”基本可分为四类:1、明星运动员;2、耽美明星;3、剧综新贵;4、老牌顶流。

首先,在这次明星带货力的盘点中,明星运动员的粉丝购买力已然超出了一线娱乐明星,其中,王楚钦与孙颖莎的商业爆发力格外突出,分别拿下男女榜第一。健康正向的形象让他们成了运动、生活类品牌的“香饽饽”,其非娱乐化的信任背书,反而在流量泡沫中形成了独特的商业优势。

第二,新兴流量正以更迅猛的动作拿下市场。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趋势,则是来自耽美剧集的造星能力。

最为明显是,某环大陆剧集播出后,田栩宁凭借黛珂的首个代言实现千万级GMV,另一男主梓渝虽未官宣代言商务,但从《风度》杂志破5500万的数据来看,带货力明显也在第一梯队的量级。

再如张康乐与马柏全,因《归棹》走红后,凭借《费加罗》杂志销量一战成名,让业内清晰看到二人的商业价值与粉丝号召力,随后官宣的优时颜双人单链两分钟内全平台售罄,个人代言品牌的单日GMV也在500-700万区间。

对于此类艺人的追捧甚至有长尾效应。早年因《逆袭之爱上情敌》走红的王青、冯建宇,即便剧集热度褪去多年,凭借最近热火的环大陆剧集再度翻红,并快速反应在商务上——冯建宇拿下ZA、好望水品牌挚友、mistova代言人等身份;王青则成为羽素大使、米加气泡油大使、XCrossOver代言人及好望水、植物医生品牌挚友。

此外,由于上升期艺人的商业价值仍在爬坡阶段,他们的粉丝通常会带有更强的“证明欲”,会通过高频次下单、高转化数据为偶像积累商业信用,以此撬动更优质资源。而CP属性与角色红利的叠加能让商业价值呈指数级放大。

第三,通过爆剧、爆综,檀健次、成毅与 “十个勤天”(《种地吧》出道团体)已跻身品牌合作第一梯队,甚至在合作数量上反超老牌顶流。

檀健次的轨迹最为典型,《长相思》《猎罪图鉴》播出后品牌合作呈井喷式增长,仅在今年,从Fendi男装到CPB美妆,从雪碧、格力高、膳魔师这类快消,到QQ音乐等平台,目前手握的多个代言几乎都是未满一年的新商务。

成毅则凭借《琉璃》走红、《莲花楼》热播的长尾效应,持续保持高热度,今年以来,其合作品牌横跨珠宝(六福珠宝)、美妆(芭妮兰、蜜丝婷)、日化(丝塔芙、德佑)、饮品(三得利)等核心赛道,且清一色手握“品牌最高Title”高规格配置。

更年轻的梯队里,丁禹兮凭借着《传闻中的陈芊芊》《月光变奏曲》和《永夜星河》占据95后头部生阵营,邓为也凭借《长相思》《仙台有树》成功锁定85后至95后核心受众,粉丝购买力与圈层渗透力同步飙升——PH咖啡官宣后一小时破千万GMV。

与剧集驱动的单人流量不同,“十个勤天” 则走出了另一条路。作为《种地吧》走出的纪实向团体,他们以千万量级的团代打底,但因成员合约分散在不同公司,团代难度更大,最终转向单人突围,个人单代销售额量级多集中在200-500万区间。

第四,老牌顶流,依然是行业“最稳的安全牌”。

2021年,蔡徐坤、易烊千玺、王一博、肖战被网友戏称为四大顶流“菜鸟驿站”,他们承接了行业超半数头部品牌合作,从快消品到高奢线,从数码3C到汽车领域,几乎覆盖消费市场全品类。

4年过去,这几位顶流在商业代言领域的地位,依然稳固。今年以来,王一博将海丽汉森、红牛、SKG等品牌收入囊中,肖战也牵手飞利浦、荣耀手机,他们始终稳居第一梯队,不少新品牌会把“签下其中一位”等同于进入主流视野的入场券。

即便不在作品宣传期、缺乏在播剧热度加持,这类超头部艺人仍能稳稳立住流量桥头堡,扛起带货主力大旗,服务过多个快消品牌的从业者向剁椒透露,“顶流的影响力,能帮品牌省掉至少3年的市场教育成本。”

从蔡徐坤的案例便能看出顶流粉丝的韧性。即便经历了舆论风波,但粉丝的氪金忠诚度仍在,蔡徐坤代言熊猫冲锋衣单日GMV突破1600万。业内人士透露,即便代言数量减少,但蔡徐坤的单位粉丝转化力依然能让品牌看到明确回报。

若从短期流量数据看,这几位老牌顶流似乎不再是数据冠军,但这种表面的“掉队”,实则是商业逻辑迭代升级的必然结果,以易烊千玺为例,商业价值进入稳固期后,粉丝转向对品牌实力审视,更加在意“珀莱雅是龙头国货品牌” 等调性匹配的视角。

也正因如此,易烊千玺、刘亦菲这类兼具国民度、调性适配性与长期口碑的艺人,逐渐成为高质感品牌核心战略选择,而反过来,这类艺人对品牌的选择也愈发挑剔。

当下,品牌在艺人合作中绕不开的命题之一就是“绑定”,同样是借由艺人关系形成的商业绑定,一种因“绑得太死”陷入转化困局,另一种却因 “绑得巧妙” 实现高效破局。

时代少年团的案例就极具代表性,其粉丝声量动辄千万量级,成员个人热度也跻身顶流,但团体代言的实际转化常年稳定在500-1000万GMV区间,与龚俊、章昊等个人代言处于第二梯队。

这种声量高、转化平的反差,背后是粉丝的消费逻辑。一位唯粉向剁椒直言,“大家更愿意买时代峰峻(时代少年团公司)的官方周边、单人单链,觉得有收藏价值;但团体代言不开单链,对唯粉来说根本没意义。”

在唯粉占绝对主导的粉丝生态里,团粉冲销量本就是少数人的游戏,而公司“强绑定”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矛盾——至今未开放单独代言,且基本取消单链设计,相当于直接切断了唯粉为偶像单独氪金的核心路径。

品牌签下团代,看似手握“千万级流量池”,实则要面对粉丝内耗导致的转化折损。类似的还有师弟团TOP,其官宣优时颜合作后,前几小时销量惨淡,直到开通单链才见粉丝冲量,本质是同一逻辑的延续。
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师兄团TFBOYS早年便通过团体绑定与个人发展并行的路径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;“十个勤天”则更直接,专攻单人突围,个人单代200-500万的销售量级虽不算顶流,却凭借粉丝高频下单攒出稳定转化,类似的,在韩国出道的男团艺人章昊、女团艺人宁艺卓也凭借单人代言进入第二梯队。

但时代少年团的强绑定策略之所以能持续,并非品牌忽视转化折损,而是藏着另一重战略考量。

作为内娱顶流团体,其代言名单里挤满了香飘飘、优酸乳、康师傅等老牌国货。这些品牌的核心诉求并非短期销量,而是借由团体对Z世代的强渗透力,完成年轻化转型的心智占位,哪怕转化暂时折损,也要先在年轻群体中种下“品牌仍在潮流前线”的印象。

另一侧,与团体强绑定的复杂不同,“CP粉两头跑”的消费特质,成了快消品牌短期冲量最快的捷径。

CP粉的消费逻辑早已跳出产品本身,为A买单是支持,为B消费是守护,“双人同框” 的产品则成了“磕糖”载体,这种情绪价值的溢价,能创造惊人爆发力。

对快消品牌而言,这相当于握着一批“召之即来”的消费群体。典型如某环大陆剧集的双男二刘轩丞与展轩,便凭借这一效应从“小透明”轻松跻身第二梯队。刘轩丞的欧诗漫代言单日500万GMV,展轩与卡姿兰的合作单日400万GMV,甚至两人不同代言海报中的细节互动,都能成为粉丝持续“磕糖”的素材。

这类艺人的粉丝群体稳定性极强,且“双人合作”的带货转化率始终高于单人。CP粉的意图十分清晰,“我的个人宗旨就是,单人按需买,双人必须买,我都磕CP了,这种得来不易的‘无P双人图’,还是官方平台发售的,那必须得拥有。”

细究这些合作不难发现其共性,合作品牌多集中于非高质感的快消品,匹配CP粉高频次、强情感驱动的消费场景,GMV在百万量级;同时,品牌方更倾向于3个月左右的短期合作,且授予的头衔普遍不高,降低试错成本。

相比之下,对于主打高质感、重长期心智建设的品牌,选择兼具国民度、调性适配性与长期口碑的艺人,则是更稳妥的核心策略。

从商业数据盘点的直观对比中,明星性别带来的带货差异已十分突出,千万GMV以上的男明星有12位,女明星仅3位,总体数据在200万以上的男明星,数量更是女明星的近4倍。

这种差距让“女明星带货力不如男明星”的说法在业内流传,但细究之下,更准确的结论或许是,两者的商业价值逻辑本就不同,男明星的价值更直接指向“带货力”,女明星则更锚定“质感与长期心智”。

多年以来,美妆品牌偏爱男艺人已是行业共识。品牌方终究在商言商,流量与销量是核心考量,而粉丝购买力的性别差异,恰恰让女艺人在这类领域天然处于显性劣势,男艺人粉丝更倾向以消费冲量支持偶像,这种即时转化力精准匹配了美妆等品类对短期流量变现的需求。

从更广泛的行业来看,这种性别选择的偏好更加清晰:美妆护肤、饮品酒水、奢侈品、汽车、零食饮品、日化等品类,普遍更青睐男艺人;而服饰、珠宝、家电、家居家装等领域,则更热衷于与女艺人合作。

典型如杨幂代言高梵,尽管服饰品类的季节性消费特性本就超出单一艺人的带货范畴,但直播当日2000万GMV的成绩已属亮眼,而这次合作的核心诉求显然是品牌升级,高梵借由杨幂的国民度与时尚质感,主推高端鹅绒、黑金4.0系列,目标是完成高端定位的心智渗透,而非单纯的销量冲刺。

这种特质也塑造了特殊的“花粉”生态。深耕粉圈的十年花粉酸奶(化名)向剁椒直言,“女艺人粉丝多以颜粉为主,不爱花钱,内娱最能花钱的小花是赵露思和迪丽热巴,其他大多是‘精神股东’。”

圈内流传的 “花粉爱辱追、生粉偏溺爱”直接指向这种生态的核心,女艺人的粉丝更多的是严苛的事业粉,他们紧盯艺人的妆造、影视时尚实绩,对业务能力的挑剔远胜对流量数据的执着。

张婧仪、周也便是典型例证,作为资源优质、实力与颜值兼具的95花,两人的粉丝量既不及赵露思、虞书欣,死忠粉的消费力也难比鞠婧祎粉丝,究其根本,是“她们事业发展顺遂,始终被业内看见、不缺资源,粉丝便少了必须花钱才能帮她破局的紧迫感”。

而爆剧抬人的逻辑在女艺人侧也十分明显,杨紫凭借《香蜜沉沉烬如霜》《亲爱的,热爱的》《长相思》等多部爆剧积累的国民度,粉丝购买力稳居第一梯队,其代言的安热沙单日GMV达1100万,第二梯队的赵露思、虞书欣、白鹿也均是多部爆剧女主,这些案例共同印证了“作品沉淀到一定程度,带货力自然爆发”的逻辑。

可见,多数女明星的成长路径本就依赖作品沉淀,从配角到主角、从圈层到大众,一步一个脚印,难靠流量一步登天,但“资源分配中仍藏着隐性不公,若担纲一番,合作的男主往往咖位不高”,这种“向下搭”的现象,让女艺人更需靠作品硬实力突围,也自然弱化了花钱冲量的必要性。

这也解释了为何 “女艺人能带货的本来就不多,更多是作品粉和事业粉”,甚至大部分有购买力的花粉,都源自艺人此前的 “CP体质”,女艺人的商业转化,天然更依赖情感附加,而非粉丝的主动氪金冲动。

这一逻辑在近年的代言案例中同样显现,凭借“越剧CP”魅力破圈的戏曲演员陈丽君与李云霄,因舞台默契与角色张力收获大量关注;拥有中国血统的泰国演员邝玲玲,也因泰剧里与搭档塑造出强烈CP张力,将角色好感转化为消费号召力,纷纷跻身于带货力200万量级以上。

反观男艺人的粉丝生态,“花钱做数据才能让业内看到”,以氪金为武器,帮偶像争夺资源、提升咖位,这种强烈的 “共担感”,让男艺人的商业价值更直接与“带货力”挂钩,形成与女艺人截然不同的价值逻辑。

当市场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,品牌既想要短期销量托底生存,又想实现长期心智渗透,这种矛盾在艺人合作中被无限放大:有些艺人声量或许能撑起千万曝光,却未必能转化为等量销量;有些艺人流量数据看似亮眼,长期价值却可能模糊不清。

总体而言,品牌选择明星代言,本质上是对自身定位与需求的精准匹配,既要看艺人与品牌调性的基因契合度,也要看粉丝生态与消费场景的行为适配性,没有最好的代言人,只有最合适的代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