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万元一吨的鸭绒,做不起一件500元的羽绒服?

发布时间:2025-11-21 17:36  浏览量:3

“一吨鸭绒从17万涨到58万!”这条话题在近期冲上热搜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随着2025年寒潮席卷全国,羽绒服市场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

一方面是原料价格持续走高,一方面是消费者对羽绒服价格的质疑。今年的羽绒服市场,似乎比冬天本身更让人感到寒冷。

http://image1.hipu.com/image.php?url=YD_cnt_209_01ovyINksXLr

这个冬天,羽绒服市场出现了罕见的“原料涨、售价降”的反逻辑现象。根据羽绒金网最新数据,截至10月底,90%白鸭绒价格已涨至约560元/公斤,较9月底上涨超过16%。

而在过去一个月内,羽绒原料价格呈现出三次“阶梯式上行”。

羽绒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了生产成本。以一件填充200克白鸭绒的羽绒服为例,仅原料成本就超过百元。然而,与原料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羽绒服的零售价格却在下降。

鸭绒价格飙升的背后,是供应端大幅缩减的现实。行业人士指出:“现在养鸭子的特别少”,这并非是随口抱怨。

前两年猪肉价格走低,不少养殖户转去养猪,鸭的存栏量跟着降了不少。鸭肉销量差,屠宰厂越杀越亏,只能减少;养鸭户看到行情差也不愿意多养,鸭子数量变少。

鸭绒是屠宰的副产品,鸭子少了,绒的产量当然也跟着大幅减少。供应不断缩减、需求平稳甚至略增,结果就是鸭绒变得异常紧缺。

此外,新国标实施也是推高羽绒价格的重要因素。国家对羽绒服质量标准升级了,绒子含量不低于50%才能称为羽绒服。

从2024-2025年起严格执行,导致市场必须用更高品质羽绒,进而推动优质羽绒的需求和价格大幅上升。

http://image1.hipu.com/image.php?url=YD_cnt_209_01ovyJTd88Ud

面对原料上涨的压力,不同羽绒服品牌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

一些品牌选择集体让价,波司登将基础款定价回落至千元以内;鸭鸭、雅鹿在中低端区间主打300—700元。

新兴品牌则打出“真羽绒、薄利润”的口号。

羽绒服市场的品牌格局正重新分化。波司登维持“国际化”路线,通过登陆米兰、巴黎时装周继续对标国际高端。

高梵则凭借“黑金鹅绒服”和“非遗云锦系列”,在科技与文化融合中开辟高端赛道。

而鸭鸭以供应链协同和集采能力打穿中端价带,成为行业中利润最稳定的“中坚层”。

消费者的反应也更趋理性。调研显示,消费者可接受价集中在400—800元区间,超过1500元者占比很低。

与“便宜”不同,今年的消费回归更理性:用户仍愿意为好面料、好设计买单,但不再为Logo溢价。

面对市场上依然存在的低价羽绒服,专家揭示了背后的真相。来自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的祝主任表示,羽绒服的成本占比较为复杂。

在不涉及质量问题的情况下,目前市面上售价低于300元的羽绒服可能大致分为几种情况:库存产品;充绒量相对较少的轻薄款;材料消耗远小于成人的儿童款;羽绒绒子含量为70%、80%或采用灰鸭绒的产品。

以一件成衣为例,仅150克的充绒(白鸭绒)就将花费63元-83元不等。如果再加上面料、辅料及人工成本,那么一件成品羽绒服的核心成本价就将在126元-248元之间。

这还不包括设计开发、仓储运输、渠道营销等成本,故其合理售价很难压缩到300元以下。

http://image1.hipu.com/image.php?url=YD_cnt_209_01ovyJjyxmiL

羽绒服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体系竞争

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整合与科技研发稳住利润;中腰部品牌依靠柔性生产、快反补货、渠道精细化运营寻找突破。

价格不再是唯一武器,接下来拼的是体系能力:谁的供应链更快、谁能在中价位实现防水防风、谁能提供更好的售后与羽绒溯源。

这些看不见的竞争,正在形成新护城河。

一位品牌电商负责人点明了关键:“价格能赢一季,体系能赢几年。”

走在寒冷的街头,随处可见穿着各式羽绒服的行人。一位刚从商场出来的年轻人拎着新买的羽绒服感叹:“逛了好几家店,四五百块钱确实买不到什么太好的羽绒服,最后还是决定买件好点的,至少能穿几个冬天。”

社交媒体上,关于羽绒服价格的讨论依旧热烈。有人晒出自己抢到的性价比羽绒服,也有人抱怨千元以上的羽绒服已超出预算。

这个冬天,你会为了一件高质量的羽绒服支付多少预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选择和理由。鸭绒价格飙升至58万元/吨,羽绒服市场迎来“价格风暴”

寒潮来袭,羽绒服还没来得及买,先被价格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
而在过去一个月内,羽绒原料价格呈现出三次“阶梯式上行”。

羽绒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了生产成本。以一件填充200克白鸭绒的羽绒服为例,仅原料成本就超过百元。然而,与原料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羽绒服的零售价格却在下降。

一些品牌选择集体让价,波司登将基础款定价回落至千元以内;鸭鸭、雅鹿在中低端区间主打300—700元。

新兴品牌则打出“真羽绒、薄利润”的口号。

羽绒服市场的品牌格局正重新分化。波司登维持“国际化”路线,通过登陆米兰、巴黎时装周继续对标国际高端。

高梵则凭借“黑金鹅绒服”和“非遗云锦系列”,在科技与文化融合中开辟高端赛道。

而鸭鸭以供应链协同和集采能力打穿中端价带,成为行业中利润最稳定的“中坚层”。

面对市场上依然存在的低价羽绒服,专家揭示了背后的真相。来自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信息部的祝主任表示,羽绒服的成本占比较为复杂。

在不涉及质量问题的情况下,目前市面上售价低于300元的羽绒服可能大致分为几种情况:库存产品;充绒量相对较少的轻薄款;材料消耗远小于成人的儿童款;羽绒绒子含量为70%、80%或采用灰鸭绒的产品。

以一件成衣为例,仅150克的充绒(白鸭绒)就将花费63元-83元不等。如果再加上面料、辅料及人工成本,那么一件成品羽绒服的核心成本价就将在126元-248元之间。

这还不包括设计开发、仓储运输、渠道营销等成本,故其合理售价很难压缩到300元以下。

价格不再是唯一武器,接下来拼的是体系能力:谁的供应链更快、谁能在中价位实现防水防风、谁能提供更好的售后与羽绒溯源。

这些看不见的竞争,正在形成新护城河。

一位品牌电商负责人点明了关键:“价格能赢一季,体系能赢几年。”

社交媒体上,关于羽绒服价格的讨论依旧热烈。有人晒出自己抢到的性价比羽绒服,也有人抱怨千元以上的羽绒服已超出预算。

这个冬天,你会为了一件高质量的羽绒服支付多少预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选择和理由。